都10月了,还在被蚊子咬!秋季为何仍是蚊媒传染病流行季?
今天(10月13日)是第76个“世界保健日”,这不仅是一个纪念日,更是提醒我们健康是每个人的责任。尤其是在传染病预防方面,每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、每一次正确的个人防护,都在为全民健康筑牢防线。
今天(10月13日)是第76个“世界保健日”,这不仅是一个纪念日,更是提醒我们健康是每个人的责任。尤其是在传染病预防方面,每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、每一次正确的个人防护,都在为全民健康筑牢防线。
10月是广东全省及深圳市伊蚊(传播基孔肯雅热、登革热的媒介)活跃高峰期,市民被蚊媒叮咬风险高,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疫情存在较大传播风险。
近期,有不少市民拨打新闻热线反映称,在一些较为潮湿或树木较多的区域发现有花蚊子频繁出没,被其叮咬后皮肤很容易红肿、瘙痒。普通市民应该如何防护,被叮咬后又该如何处理呢?
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已结束,假期期间人员流动频繁,加之当前为秋季传染病高发期,且仍处于蚊虫活跃期,虫媒传播等传染病传播风险持续存在,呼吸道、消化道等传染病传播概率也显著上升。为守护您和家人的健康,明光市疾控中心特发布以下健康提示,请务必认真践行。
如出现发热、皮疹、关节痛等症状,要立即前往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就诊,开展“两热”排查。就诊时应主动告知风险地区活动情况。
近期,有不少市民拨打68099999新闻热线反映称,在一些较为潮湿或树木较多的区域发现有花蚊子频繁出没,被其叮咬后皮肤很容易红肿、瘙痒。普通市民应该如何防护,被叮咬后又该如何处理呢?
锁住入口:检查并关闭所有门窗缝隙,确保纱窗无破损,杜绝蚊虫入室内。
居家发现有成蚊时,可使用电蚊拍、灭蚊灯等物理方式灭蚊,或使用市售带合格证号的卫生杀虫剂如灭蚊片、杀虫气雾剂等。
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都是经伊蚊(俗称“花斑蚊”)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,两者症状相似,都有发热、皮疹、关节痛症状,但登革热通常是全身肌肉和骨关节痛,基孔肯雅热是小关节疼痛明显,个别患者持续时间较久。
千万别小看了秋天的蚊子,“秋后蚊子猛于虎”的说法可不是闹着玩儿的,它们为了繁衍后代、储存过冬能量,叮咬起来格外凶猛。
行动中,各部门工作人员下沉社区一线,与基层力量协同作战,深入内街背巷、老旧小区楼道以及农贸市场周边等重点区域,全面排查暴露在外的积水容器和卫生死角,如发现积水迅速清理。
据广东省疾控局通报,2025年9月28日0时至10月4日24时,全省新增报告3181例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,未报告重症和死亡个案。个案分布在江门2480例,佛山157例,广州138例,肇庆101例,深圳81例,汕头51例,东莞28例,湛江22例,珠海21例,中山
10月8日,广州疾控发文《健康返程,科学防蚊,共建无蚊家园》。
这几间青砖老屋因长期闲置,部分房屋墙体被藤蔓类植物覆盖,枝叶腐烂堆积,地面散落大量生活垃圾、废旧家具等废弃物。每逢雨天,屋内积水严重,极易成为蚊虫孳生的“温床”,菱东社区网格员在开展日常巡查时发现此问题,随即向周边居民了解情况,得知这几间青砖屋已经闲置50—6
流感临床特点为起病急,全身症状明显,如高热、头痛、全身酸痛等,主要通过咳嗽、打喷嚏等呼吸道飞沫传播。我市以往监测数据显示每年10月即将进入流行季节,广大市民出入人群聚集场所时,应注意预防。
10月是全省及我市伊蚊(传播基孔肯雅热、登革热的媒介)活跃高峰,叠加中秋国庆假期人群大范围跨区域流动和聚集,基孔肯雅热疫情传播扩散风险持续增加。
当前是基孔肯雅热、登革热疫情高发季节,同时叠加国庆、中秋节后返程高峰,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。我市基孔肯雅热、登革热疫情防控面临外防输入、内防反弹扩散双重压力。为全力切断蚊媒传染病传播链条,进一步提升爱国卫生运动质效,现就节后全市持续深入开展“两清一灭”爱国
十月正值白纹伊蚊活跃期,加之中秋、国庆“大”长假期间,人员流动性大幅增加,被蚊媒叮咬的风险显著升高。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疫情传播扩散的风险持续存在。
13岁的小丁表示,几日前他的身上突发红疹,虽密密麻麻但并不瘙痒,本以为是吃了什么导致过敏,因此并不在意。但当天下午他便开始发烧,随后家人立刻将他送到医院,经检查后他确诊了基孔肯雅热。
10月8日,广州疾控发文《健康返程,科学防蚊,共建无蚊家园》。